基金会动态 / “近自然”的眼光,让我们“看”见森林的未来

2018 03.17

自从SGF的森林质量精准提升项目在四川省宜宾县金江国有林场落地以来,各位粉丝已经好几次听我们讲“近自然森林经营(Close-to-Nature forest management)”这个词儿了。但它到底是什么意思、这样做的意义又是什么,可能还隐隐约约地藏在一大堆专业名词后边儿。

今天的推送就准备从两道“考题”入手来拉近“近自然森林经营”与大家的距离。事不宜迟,请看第一题:如图所示,生长在冠英工区林地内的两棵杉木(Cunninghamia lanceolata)①号和②号,作为这片森林生态系统的一分子,谁更有可能在将来创造更大价值(请先在心里想一想,再拉到图片后对答案哦)?

“近自然”的眼光,让我们“看”见森林的未来插图
目标树选择需要综合考虑多重因素 摄影:©SGF

选②的朋友,恭喜你。你可能看到了①号杉木树干通直,②号杉木在树干中间却出现了一个死结——这应当是它与环境压力抗争胜利的勋章,但从木材利用的角度,①号杉木更可能在采伐后创造高价值。同时,我们在“近自然森林经营”的过程中,还要随时关注①号左侧的杉木对①号的生长是否构成干扰,并且保留旁边的阔叶树种,维持森林的多样性与活力。这样经营方式下的森林,未来更有可能提供高质量、可持续的木材。

接着,请看第二题:如图所示,林内空地上箭头所指的这两种小苗苗是什么?它们的出现意味着什么(请先在心里想一想,再拉到图片后对答案哦)?

“近自然”的眼光,让我们“看”见森林的未来插图(1)
天然更新与人工补植 摄影:©SGF

左边这棵只要大家仔细观察,不难发现它就是背后头那些杉木的幼苗;而右边这两棵,如果你认真读了我们之前的推送,也会知道它是桢楠(Phoebe zhennan)的幼苗。区别在于,杉木幼苗是由散落的种子自然萌生的,桢楠幼苗是人工补栽的,目的在于维持森林的多样性、再生能力及开发潜力。桢楠是一个乡土阔叶树种,大径材价值很高。向杉木林中引入桢楠,既贴近了自然的生态系统结构,又提升了森林的经济和社会效能。

怎么样,答完这两道题有没有觉得“近自然森林经营”这个词亲切了许多?今天给大家“出题”的这位老师,其实是中国绿化基金会副主席王祝雄博士。2018年3月15日,中国绿化基金会一行来到四川省绿化基金会的森林质量精准提升项目点——位于宜宾市宜宾县的金江国有林场冠英工区,与项目执行人员仔细交流了目标树选择和阔叶树种补植等技术问题,特别叮嘱做好项目数据记录与跟踪工作。

“近自然”的眼光,让我们“看”见森林的未来插图(2)
合影 摄影:©黄朝刚

王祝雄博士说:“近自然森林管理的理念很好,这样培养出的大树价值非常高。让森林管理的技术工作变得易于大众理解和参与其中,是一个很好的主意。”

把森林管理的政策和技术措施变成实地操作的具体步骤,让公众能快速理解并能参与其中,是开展森林自然教育和体验的基础。四川省绿化基金会凌林秘书长表示,开发可持续森林经营原则下的森林自然教育和深度自然体验项目是基金会下步工作的重点。

下次,我们就会带着①号杉木和②号杉木的数据来验证今天的答案,看故事的进展是否与我们今天用“近自然”眼光预测的一样。请大家继续关注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