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金会动态 / 蜀新汇·向山而行——大熊猫国家公园都江堰巡护员体验活动

2024 05.26

5月26日,“蜀新汇·向山而行—大熊猫国家公园都江堰巡护员体验活动”在大熊猫国家公园都江堰高原管护站举行,穿高山密林、装红外相机、听巡护故事,让更多人了解巡护员,他们是坚守在一线的自然守护者,守护着我们的青山绿水。

上午,在大熊猫国家公园都江堰高原管护站站长刘波带领下,大家参观了自然科普教育馆。在刘波站长生动形象的讲解中,大家了解到2021年10月,大熊猫国家公园正式成立,是国家首批名单,也是我国生态文明制度建设的重要内容。过去的几万年中,曾经广布中国的大熊猫,不断向西南山区退缩,被隔绝为33个孤立的种群,但随着大熊猫国家公园的建立,很多熊猫孤岛久违的产生链接,这里也成为世界上野生大熊猫数量最多,栖息地面积最大的一片区域,生机藏匿在这里的每一处角落。

从刘波站长的介绍中,大家还了解到“伞护效应”的概念。野外生存的大熊猫,它们并不是孤独的,和它相伴而生的生态“伙伴”有很多,其中有著名的是金丝猴、扭角羚、小熊猫、黑熊、野猪、林麝等。这些动物与大熊猫一样,都生活在中国西南地区的高山、森林、草地等自然环境中。这些珍贵动物基本上都与大熊猫生活在同一环境中。经过长期的共处,它们和谐地生活在同一区域,却又各自占领自己的空间,在营养上有分工,在昼夜活动和季节上也有协调,通过以食物为纽带,组成了一个较为稳定的生态系统。它们相互依存、互相保护,守护着这片美丽的土地和其中的生物多样性。

要保护好大熊猫,必须首先保护好它的栖息地。换句话说,保护好了栖息地,就保护好了大熊猫,也保护了与大熊猫相伴而生的其它野生动植物。这种因保护一个物种就让其它物种同时得到保护的现象被科学家称为“伞护效应”,而作为关键保护对象的物种被称为“伞护物种”。大熊猫国家公园横跨四川、陕西、甘肃三省,栖息着全国总量80%以上的野生大熊猫,生活着8000多种野生动植物。大熊猫作为一个“伞护种”,因为保护了它,就像撑起一把伞,把其他的物种也庇护了。

随后,大家参观了管护站里的“大熊猫守护先锋展示馆”,‍‍‍‍‍‍大熊猫国家公园都江堰管护总站二朗庙站芶安然站长向大家介绍了大熊猫保护、自然保护的相关工作,增加了对巡护员及巡护工作的了解。

巡护员是自然保护地最重要的保护力量,他们知道珍惜野生动植物具体分布点、盗猎者频繁出没的区域、如何快速的寻找和解除盗猎工具,同时也承担着护林防火的重要重要工作。他们风雨无阻,巡护在山野林地间,默默守护着大熊猫国家公园。

下午,大家一起前往虹口花谷,开始了巡护体验徒步活动。在芶站长与王辉巡护员的带领下,为大家介绍各种植物、讲述工作中的奇闻异事,介绍野外安全知识、巡护的基础知识,介绍如何安装红外相机、还非常敏锐地发现地上留下的豹猫粪便。

此次的巡护员体验活动,我们沉浸于生态之美,感动于巡护员的坚韧与辛苦,但他们却更是乐于和大家分享他们的故事和对这片土地的喜爱。这次活动增加了大家对于巡护员及巡护工作的了解,同时也希望更多人能够主动关注大熊猫国家公园、关注自然、关注巡护员群体,支持巡护员工作。最后,以此向一线巡护员表示由衷地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