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为古树上保险”公募项目
多渠道筹集保护资金,
鼓励发动全民参与古树名木保护。
项目计划为四川省10000株古树购买保险,
为每株古树提供1.25万元,
累计1.25亿元的风险保障。
项目详情,请点击右侧“我要捐赠”图标
如有捐赠需求及相关问题,请联系我们:028-83373532
基金会动态 / 2024“包山头”义务植树活动总结与思考
01 这次活动初衷是什么?
义务植树和传统植树是两个概念,传统公众认知的植树就是“种一棵树”,1981年12月13日,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通过了《关于开展全民义务植树运动的决议》,植树造林、绿化祖国成为每一位适龄公民的法定义务。 “种一棵树”本身也不简单,包括挖坑、松土、栽种、浇水、抚育管护、施肥等多个部分,尤其是抚育管护期,需达到3年以上才能保证栽种的存活率。我们为了鼓励更多的社会公众参与到生态保护中,了解义务植树概念,我们本次活动采取自愿报名,以捐代付,并创新将“绿化造林”“抚育管护”“捐资捐物”三种履责方式结合,以低本高效的方式推进公众参与。随着时代变化,义务植树概念也逐渐模糊,各项政策及要求也需更迭,但鼓励大众参与到义务植树中会一直是我们的长期倡导工作,所以此次活动不是结束,而是开始。
02 为什么选择在龙泉山宝仓湾?
成都龙泉山城市森林公园位于龙泉山脉成都段,是成都平原与川中丘陵的自然地理分界线,是成都都市圈的“城市绿心”,地理位置特殊。但龙泉山比我们想象中更加贫瘠。龙泉山脉整体海拔800米至1000米,对气流有一定阻碍作用,但却无法拦截雨水在山脉落下,整个三月份多雨的季节,宝仓湾区域落下雨水的时间也不足两天,且都极其短暂,龙泉山脉几乎是全靠自身的生态运转在维持生态地理环境平衡,森林防火等级普遍较高,宝仓湾是成都龙泉山城市森林公园增绿增景工程和“包山头”义务植树活动的重要承载区域之一,因此,我们选在宝仓湾开展义务植树活动,但整个龙泉山脉里面存在需要的,却远不止宝仓湾。
03 此次活动的幕后工作人员有哪些?他们在做什么事情?
此次活动规模大,细节多、内容杂,需要有更多专业的团队给予支持,我们联合合作伙伴,负责此次活动的志愿者招募与培训、活动现场人流引导、现场咨询、科普讲解、趣味活动、应急区配置、场地平整、抚育管护服务及管护工具等工作。举两个例子:趣味活动参与环节,活动前需要去到现场调研、评估、搜集并论证5种本土植物、入侵植物的科普常识,确保活动趣味性与教育性,才能呈现给大家;现场劳作的区域,本是杂草丛生,人群根本无法进入,也需要带领工人在活动前完成现场清理、便道挖取,还需将成吨的水桶拖到义务植树场地内,以保障现场活动的用水需求,提前创造安全良好的劳作环境。同时,成都理工大学青年志愿者协会为本次活动提供志愿服务团队,负责协调保障现场志愿服务的顺利进行。
04 活动遇到了哪些困难?怎么解决的?
宝仓湾位于山区腹地,位置偏远,可选择的周边服务商家较少,为了保障工作人员和志愿者们的基本就餐需求,成都龙泉山城市森林公园管委会与中铁二十三局沟通,由他们为此次活动的现场工作人员提供就餐保障。同时,现场的垃圾处理也非常严峻,尽管我们多次提醒,但现场依旧有很多团队或个人留下了大量的垃圾,我们让现场执行团队负责每天活动后的垃圾清理,也特此感谢其中一个参与活动的团队,在参与活动后带领活动成员为现场进行了一次垃圾清理。现场公共设施配备也有困难,现场的停车场和公共卫生间较小,我们组织工作人员,维持活动车辆有序停放,疏散引导集中人群,保证现场公共卫生间的合理使用。
05 我们是如何确保本期活动安全与风险管理的?
在本次大规模社会公众参与的义务植树活动中,我们采取了一系列的安全措施和风险管理策略,以确保参与人员的安全与健康:1、选址安全:活动地点选择在地势平坦的区域,以减少跌倒和滑倒的风险,确保参与者在地形上的安全。2、食品与饮水安全:考虑到食品安全和健康问题,我们未提供现场餐饮服务,鼓励参与者自备食物和饮用水。3、医疗与应急响应:我们成立了应急指挥小组,配备了专业的现场急救人员,并准备了充足的急救物资,以便迅速应对任何突发院外急救状况。同时,我们与当地医疗和应急部门建立了紧密的联系,确保在紧急情况下能够迅速获得支持。4、保险保障:在人流密集的时间段,如周末和重要节点,我们为参与者购买了场地责任险,以提供额外的安全保障。5、工具与材料选择:为了确保安全,我们选择了轻便的劳作工具和易于处理的幼苗。在栽种过程中,技术工人提供了安全操作指导,并提醒参与者正确握持幼苗,避免刺伤。6、天气应急准备:针对可能的降雨天气,我们准备了雨衣等防雨装备,以应对突然下雨给参与者带来淋湿与健康的风险。
通过这些综合措施,我们较好地预防了潜在的风险,保障了活动的顺利进行。值得庆幸的是,本次活动没有发生任何重大安全事故。
06 后续的工作和规划有哪些?
“三分种,七分养”,在龙泉山,说一分种,九分养也不为过。“种树容易,养树难”,可见前人对“养树”的重视。幼苗种植后至少需6个月的水土适应才能较好的存活,尤其是面对即将到来的炎热夏季,为了确保此次活动栽种的幼苗能够顺利度过适应期,我们将持续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开展一系列工作:1、幼苗养护:我们将定期进行幼苗的检查和养护,确保它们得到充足的水分和养分,以及适当的修剪和病虫害防治。2、监测与评估:在未来几年内,我们将持续监测幼苗的生长情况,评估栽种效果,并根据监测结果调整养护策略。3、社区参与:我们鼓励当地社区与到幼苗的养护工作中,通过社区参与,增强居民对生态保护的责任感和归属感。4、知识传播:我们将开展相关的科普活动,向公众传播义务植树的知识和技巧,提高公众对生态修复和可持续发展的认识。5、长期规划:我们将制定长期的生态修复和可持续发展的规划,确保龙泉山地区的生态环境得到持续的改善和保护。我们期待着与各方合作,共同为龙泉山的未来贡献力量。
保护生态环境离不开我们每个人的支持,四川省绿化基金会向全社会呼吁,让我们积极行动起来,从小事、身边事做起,不践踏草坪绿篱,不攀摘树枝花朵,不侵占绿地林地,自觉抵制破坏生态环境行为,一起爱护巴蜀大地的千山万水、草木生灵,守护最美好的绿色家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