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为古树上保险”公募项目
多渠道筹集保护资金,
鼓励发动全民参与古树名木保护。
项目计划为四川省10000株古树购买保险,
为每株古树提供1.25万元,
累计1.25亿元的风险保障。
项目详情,请点击右侧“我要捐赠”图标
如有捐赠需求及相关问题,请联系我们:028-83373532
基金会动态 / 成效评估会|龙溪-虹口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大熊猫小种群栖息地修复试点项目
2023年12月14日,四川省绿化基金会秘书长周治刚一行2人,前往大熊猫国家公园都江堰高原保护站参与“龙溪-虹口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大熊猫小种群栖息地修复试点项目”成效评估会,会上与会专家介绍项目设立必要性及项目总体规划,项目实施单位就项目管理制度搭建、项目内容实施、项目成效评估等方面作总结汇报,与会各方代表各自发表意见,并共同决议本次会议结论。
项目通过种植竹类、缩减种植密度、恢复原生灌丛类植被等举措,改善原有以厚朴等药用植物为主的经济林面貌,将不适宜栖息地转化为不同级别的适宜栖息地;通过支持当地社区居民参与到原有林木采伐及栽种工作中,逐步减少人为因素干扰,修复大熊猫生存生境。
2020年7月,四川省绿化基金会联合龙溪-虹口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都江堰市自然保护协会共同发起“龙溪-虹口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大熊猫小种群栖息地修复试点项目”,项目旨在通过开展大熊猫小种群保护和栖息地修复研究和试点示范,探索社区参与大熊猫小种群保护的创新模式,为大熊猫国家公园社区参与保护和发展提供可借鉴的案例。
栖息地修复与廊道建设,是增加物种生境斑块和斑块之间连接度的主要方法。岷山B种群大熊猫栖息地,是整个岷山山系连绵不断的大熊猫栖息地遭受破坏后断裂、隔离、孤立出来的一小块。这一种群形成的最关键因子是茂县至北川县公路的修建和随之而来的沿路人类定居、农耕地扩大和森林采伐。加上地震影响,栖息地退化,使得种群内部的斑块连接度降低,对种群生存更加不利。因此,通过减少人为干扰,改造保护区内的经济林为适宜大熊猫生存的森林,对保护大熊猫种群保护具有重要的意义。